你家孩子愿意与人分享吗
注:本文转自2016年6月6日桂林晚报 情感荟专栏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相信很多家长都为孩子送上了一份表达爱意的礼物,或是一次快乐的郊游,或是一份实在的小礼品。不过很多家长发现,年纪不大的孩子,在过节时却表现出非常在乎钱,或者“小气”、“自私”,甚至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毛病。他们为此非常苦恼,但是一味指责的同时却想不出更好的教育及引导的办法。
桂林市和谐心理学校校长兼首席心理咨询专家谢裕中认为,家长在给孩子进行分享教育的同时,除了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还得掌握方法和技巧。
案例: 妈妈给别的小朋友买新衣女儿生气
“六一”儿童节当天,家住七星区毅峰路的秦女士,带着女儿和从县城老家来的侄子侄女一起外出玩耍。因为有两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小伙伴的陪伴,女儿玩得很开心。玩到下午时,秦女士准备给侄子侄女各买一套新衣服,作为“六一”礼物送给他们。可当秦女士带着三个孩子去服装店挑选衣服时,女儿却耍起了脾气,说自己不同意,还说买两套新衣服起码得花200多元钱,她觉得“有点贵”。当时,秦女士的侄子侄女看见这种情况,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秦女士则耐着性子和女儿解释,没想到女儿反倒质问:“凭什么我的妈妈要给别的孩子花钱买礼物?”这让秦女士尴尬的同时,也伤心了好一阵。
秦女士介绍,在日常的生活中,女儿也有同样的表现。虽然只有11岁,对钱却非常看重,总是担心爸爸妈妈把钱花在了除了她以外的其他孩子身上。
秦女士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带着女儿和表弟的孩子一块去公园玩耍,为了公平,她分别给两个孩子买了同样的零食,女儿为此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秦女士说,虽然他们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不算富裕,但经济上暂时没什么困难。她时常告诉女儿,生活中对人要大方一些,特别是心胸要宽广,妈妈给亲友的孩子花钱买礼物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只要关注大家是否玩得开心就好。不过,让秦女士很失望的是,不管她如何苦口婆心地和女儿说这些道理,女儿似乎一直没接受这些说法,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案例: 自己的东西不愿意与人分享
与秦女士的烦恼类似,家住叠彩区九华路的蒋女士也为儿子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毛病烦恼不已。
蒋女士的儿子小果(化名)今年7岁了,因为孩子喜欢车子方面的玩具,她和老公给孩子买了几十个车子玩具。每天在小区里玩耍时,小果手上都会拿着一个车子模型或者电动汽车玩具。小区里的其他孩子看到了,往往想和小果交换玩具玩耍。
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交换礼物玩耍,一起分享玩具的快乐是很简单的事,可对小果而言却非常困难。就算小果非常喜欢别的孩子手中的玩具汽车,他也绝不允许妈妈把他手里的玩具车拿去交换。每次蒋女士劝他“好玩具要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时,儿子总是说:“为什么要拿我的玩具车去交换,他们可以直接把车送给我玩啊!”这样的说法,让蒋女士哭笑不得。
另外,蒋女士的老公自己经营一家企业,平时出差总是带回一些各地的美味特产。蒋女士让儿子拿出一部分送给院子里的其他小伙伴,儿子总是很抗拒。
“只要是与分享有关的事,他一点都不愿意,占有欲特别强。”蒋女士说,尽管她和老公经常灌输“分享是一种快乐”的思想给儿子,希望他在生活中学会分享,但是儿子一直没法做到。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成了她特别头疼的一件事。
专家建议 家长要掌握方法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
桂林市和谐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兼首席心理咨询专家谢裕中说,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愿意分享,主要是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造成的。在家庭中,老人和长辈多,孩子自然成了最受关注和宠爱的“小公主”和“小太阳”,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和任性的毛病。家长虽然也进行了分享教育,但缺乏家庭真正分享的环境和真实情境,孩子得到东西太过容易,不像以前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多,不分享就不行。现在的孩子事实上都是独享惯了,分享教育自然流于表面和口头。
谢裕中建议,要想让孩子真正学会分享,家长除了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还得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家长要尽量改进教育方式,尽量探索和使用孩子喜闻乐见,以及孩子能够接纳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如孔融让梨,就是家喻户晓的分享故事,可以讲给孩子听。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让孩子误以为所有人都应该满足自己的全部要求。第三,则是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分享行为,进行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分享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第四,家长不能处处包办代替,如孩子想玩他人的玩具,就鼓励孩子自己去借或者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换,用事实去“倒逼”孩子形成分享的观念。第五,家长对孩子的自私和任性行为,要进行随机教育,适当给予批评、教育和引导,甚至一定程度的惩戒,如冷淡、拒绝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等。第六,尽量多鼓励孩子与小伙伴多在一起玩,建立起真情实感,相互感情深了,自然愿意分享。第七,言教不如身教,少在孩子面前议论、埋怨和指责他人,多带孩子去参加爱心公益活动,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有爱心、同情心和乐于分享及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过来人支招 懂得孩子的心思很重要
除了心理专家提供的技巧和方法,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两位对孩子的分享教育颇有心得的家长,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70后的唐女士,儿子已经12岁了。唐女士说,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所以每当她给亲友的孩子买礼物时,儿子都会不乐意。最初唐女士也觉得儿子这样做有些“小气”,可后来她发现儿子这么做是心疼爸爸妈妈挣钱辛苦。于是,唐女士每次给亲友的孩子送礼物时,都和儿子事先沟通,表明这个花销是在爸爸妈妈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后来,儿子再也没有表现出类似的“小气”,反倒为妈妈挑选礼物出主意了。最让唐女士开心的是,儿子还开始自己动手,通过画卡片、做手工等方式,送礼物给其他小朋友。
对于孩子不爱分享玩具,市民张先生有自己的“绝招”。张先生说,孩子年纪小,总是希望别人能对他们好,如果强迫孩子与别人分享心爱的玩具,不如先让孩子分享他愿意分享的东西。比如,拿一些孩子不太在意,而别的小朋友会非常喜欢的玩具去做交换,那样做交换的两个孩子都会很开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不再拒绝分享了。
“总而言之,大人要学会去理解小孩的心思,再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可行的办法。”张先生说,只有“对症下药”,慢慢疏导,才能让孩子真的有所改变。
记者秦丽云
上一篇:不做逃兵,爸爸要重回育儿阵地
下一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有厌恶感吗?
【广西和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简介】
广西和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前身是桂林市和谐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成立于2006年5月,集心理测量、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户外心理行为训练、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心理咨询实务研修、儿童潜能开发、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教育、青少年研学教育、企业心理服务(EAP)、政府采购心理服务、心理软件研发与营销和心理服务场所一站式建设于一体,旗下拥有桂林至善心理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仁和心慧(上海)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青少年研学成长基地。具有一支由专家、教授和博士组成的心理咨询师和研发队伍,本着“诚敬、专业、规范、高效”的服务理念,十八年来,已逐步走出广西,成为全国心理服务的知名品牌。
学校优势项目:
●个体心理咨询(含心理测量);
●心理软件研发与营销;
●心理咨询实务研修生培训;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
●青少年“强心”计划;
●儿童潜能开发;
●儿童感统训练;
●企业EAP服务。
校址:广西桂林市中山中路13号金马大厦3单元6楼(桂林百货大楼对面)
电话:0773-2813616 13077665658
Q Q: 2425076290
微信:hexie2813616
微信公众号:guilinxinli2813616
官网:http://www.glhexie.com
学校地址:广西桂林市中山中路13号金马大厦3单元6楼和1218室(百货大楼正对面)
联系电话:0773-2813616 0773-2800516 13077665658
电子信箱:2425076290@qq.com
备案号:桂ICP备2024018960号-1 技术支持:亿星网络